九条红线,层层过筛
4月13日,互联网金融广告整治“九条红线”出台,让我们来读取一下新政策背后的“潜台词”。
“九条红线”如下:
1. 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责任的。
2. 对未来效果、收益或做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的。
3. 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做出虚假或夸大表述的。
4. 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的。
5. 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6. 未经许可,以各类名义发布的吸收存款、信用贷款内容的。
7. 引用不真实、不准确数据和资料的。
8. 宣传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的。
9. 提供突破住房信贷政策的金融产品的。
九条红线,层层过筛
4月13日,互联网金融广告整治“九条红线”出台,让我们来读取一下新政策背后的“潜台词”。
“九条红线”如下:
1. 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责任的。
2. 对未来效果、收益或做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的。
3. 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做出虚假或夸大表述的。
4. 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的。
5. 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6. 未经许可,以各类名义发布的吸收存款、信用贷款内容的。
7. 引用不真实、不准确数据和资料的。
8. 宣传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的。
9. 提供突破住房信贷政策的金融产品的。
强力卸载“P2P”广告“标配”
自2015年起,P2P广告的轰炸式传播愈演愈烈。地铁站,公交站,电梯间,洗手间,热播剧片头,电影院院线。砸钱刷脸,甚至一掷千金刷上央视露面,远到天边,近至眼前,见缝插针,无处不见。
现在有新规在手,大家不妨手执“九条红线”,丈量那些曾经出现在眼前的违规广告。
1. “零风险”?缺诚信!
连存银行定期都要承担CPI上升,人民币贬值,钱“越存越少”的风险。理财投资的概念,更是自产生那一日起就已注定要与风险相伴。违规广告的心该有多宽,才敢高喊“零风险”?
2. “金”“息”保障,100%保障?
本金保障: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投资本金会得到平台的承诺保障,但本金保障没有投资收益的承诺。
本息保障:平台提出本息保障的承诺,投资者经过身份认证,投资过程符合要求,便加入本息保障承诺中。与本金保障所不同的是,本息保障除了本金,还可以实现投资者的收益赔偿。
本息保障看似更美好,但投资者应该清楚,就算担保公司也有可能跑路。无论何时,都不该一看到“保本保息”、“安全保障”字样,就把金钱和理智一起交出去。
3. 抱腿银行,又有何用?
“与银行签署战略协议”,听来高端,也有可能“然并卵”。某些平台大肆宣传的“战略协议”可能是“资金存管协议”。
资金托管:银行充当第三方,监管资金流向。
资金存管:只是平台在银行开一个账户而已。
两者区别在于是否有监管行为,银行是否核实资金真实走向。似乎资金托管更靠谱?但即便是资金托管,也至少包括风险准备金账户托管,投资者资金托管,借款人资金托管,平台自由资金托管四种账户。投资海域风急浪大,如若冒进不知深浅,触礁溺水恐难免。
4. “大佬”推荐,速速下线
根据“九条红线”第4条,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的都将被视为违规。
从“明星代言”出现的第一天,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就一直被商家玩味至今。但种种“力荐”真的能在投资人头顶撑开保护伞?放眼不远处,以某租宝为代表的一批跑路P2P平台的受害者还在淋雨中。
新政喊话投资人:大家不要太好骗!
有声音说,叫停广告,是对现有投资人没有信心的表现。无怪如此。P2P这滩清浊难辨的深水区,已经淹没了太多受害者。而溯源一场场跑路灾难的最初,不实广告确实发挥了巨大魔力甚至是妖力:有调查显示,现有P2P用户中,多达50%是在2015年才涉足P2P投资——2015年,正是各类有着“零风险”“保本保息”等标配字眼的广告的井喷期。
现在的百姓为什么这么好骗?在一句句不切实际的“忽悠”前,投资人为何会瞬间失去理智,前赴后继地倒下、中箭?
人们的痛点是贪财,侥幸,更深层的则是相关知识储备的缺失:没人会相信方便面能煮成包装袋或广告中的卖相,因为人人都煮过方便面,人人也都知道买回家的方便面做不成图片那样蔬菜水嫩,肉块肥厚。但互联网金融这碗“方便面”,卖得风生水起却又讳莫如深,煮起来看似简单,实则千难万难。
话说回来,就算方便面,包装袋上还要印刷“食品图片以实物为准”。
再说回来,“以实物为准”算不算霸王条款?是不是为“忽悠”开脱?
不仅P2P广告,几乎所有广告都是带有自身目的性的。如果不想被骗,或许就只有提升自身金融素质,把自己修炼得比广告更聪明。
“糖衣炮弹”变“暗道机关”?
“人们永远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如果说违规广告是糖衣炮弹,一枚枚“炮弹”可能更多的是谋求“轰隆”一声响,用炸裂来做个高分贝的宣传。广告做得再精妙,再用心良苦,无非一声吆喝。往往是投资人的主观盲目性很强,才容易接受广告的暗示和催眠。
“九条红线”已然拉起,虽然许多耳熟能详的违规广告文案再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但“高收益,无风险”“保本又稳赢”……那些虚浮的诱惑,却依旧存在于我们的欲望中。
我们想看到的,可能只是假象。如果广告商抓住人性弱点,由“明着忽悠”变成“暗中使绊”,玩起文字游戏,那么即便新政用金箍棒画下保护圈,我们依旧会乖乖走出圈子,任“妖魔鬼怪”再度造次。
面对P2P,我们需要信心,更需要正视,需要严阵以待。我们想看到的,提高警惕,运用智慧去看;我们不想看到的,如有需要,逼着自己去看;不被希望看到的,如有必要,我们扒开去看。因为无论何时,我们要捍卫自己财产安全,这不只是权利,更是义务和责任。
想获取更多理财技能,请微信搜索关注“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关注后回复“2016”可获取《2016吸金大法》。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原创”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