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卫士君接到某投资人爆料,称自己投资的“某互助平台”官网已经无法打开,平台负责人也联系不到,疑似跑路。而自己分几次投入的共计十几万元,极有可能打了水漂。卫士君通过百度贴吧查询到,“某互助平台”的相关资料如下:
经卫士君核实,资料中提及的网址已无法登录,所谓的官方微信号也没有查到,而据爆料人称,他们已经汇集了300多人的维权队伍,他本人也已经报警,但警方尚未立案。
爆料人还说,自己原本也是不太相信,但是朋友极力推荐,而日收益3%也确实非常诱人,况且平台承诺的是10天付息。前前后后投入十几万,中途还经历了“强制配单”,若不继续投钱,将被封号。
目前,他正在与全国各地投资人取得联系,希望可以搜集完整的证据,以备追偿。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本人还投资过MMM平台,据爆料人自己承认,因为投资的钱打了水漂,希望通过其他渠道再挣回来,才冒险投资的“某互助平台”。但现实却是,不但没有挽回损失,还又搭进去了一大笔钱。更可气的是,还有很多新冒出的“互助平台”拉他投资……
昨日下午,卫士君接到某投资人爆料,称自己投资的“某互助平台”官网已经无法打开,平台负责人也联系不到,疑似跑路。而自己分几次投入的共计十几万元,极有可能打了水漂。卫士君通过百度贴吧查询到,“某互助平台”的相关资料如下:
经卫士君核实,资料中提及的网址已无法登录,所谓的官方微信号也没有查到,而据爆料人称,他们已经汇集了300多人的维权队伍,他本人也已经报警,但警方尚未立案。
爆料人还说,自己原本也是不太相信,但是朋友极力推荐,而日收益3%也确实非常诱人,况且平台承诺的是10天付息。前前后后投入十几万,中途还经历了“强制配单”,若不继续投钱,将被封号。
目前,他正在与全国各地投资人取得联系,希望可以搜集完整的证据,以备追偿。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本人还投资过MMM平台,据爆料人自己承认,因为投资的钱打了水漂,希望通过其他渠道再挣回来,才冒险投资的“某互助平台”。但现实却是,不但没有挽回损失,还又搭进去了一大笔钱。更可气的是,还有很多新冒出的“互助平台”拉他投资……
非法集资案件频发
这位爆料人所述之事并非个例,类似于这种案件应该都算涉嫌非法集资。目前,涉嫌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形势颇为严峻。近年来,非法集资穿上各类掩人耳目的“马甲”,频换花样甚至不断翻新和升级,以项目投资、理财产品、高息分红等名义活跃于投资理财市场,其行骗轨迹遍布整个中国大江南北。
事实上,国人长期缺乏金融知识教育,加上投资理财知识也尚未在民众中普及。所以,民众的理财能力与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这也导致近年来涉嫌非法集资的案件爆发式增长,尤其是跨省案件、全国性案件猛然增多。刚刚过去的2015年,形式更为严峻,从泛亚事件到e租宝事件再到大大集团事件,全国成千上万的投资人被拖下水,损失惨重者几近家破人亡。
对此,国家加大了打击非法集资的力度,也加强了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2016年1月18日,银监会网站发布了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联合风险预警提示:
这已经是四部委二次预警了,早在2015年11月11日,银监会网站就发布了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联合风险预警提示:
尽管国家不遗余力预警、提示,但是仍有大部分民众上当受骗。MMM平台涉嫌非法集资,网络上随处可见各种解析、预警提示,但为什么仍有人愿意投钱进去呢?而类似于MMM平台的各种互助平台层出不穷,很多人即使已经上过当受过骗,仍然把钱投到下一个互助平台,这又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这暴露出目前中国民众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在理财市场,只关注高收益高回报,而对于其背后隐藏的高风险却不闻不问。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一旦卷入非法集资案件,面临的现实将是资金清偿率普遍较低。
为了更有效追回财产,宁愿再次冒险,投资超高收益平台,以其挽回损失,但往往事与愿违,更有甚者将遭遇更大损失。另外,很多投资人其实是理财小白,但为了通过投资致富,盲目轻信朋友推荐、亲戚拉拢,导致遭遇骗局,这也是非法集资屡屡得逞的原因之一。
听卫士君讲述“非法集资那些事儿”
1、什么是非法集资?
指的是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权、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2、非法集资常见手段有哪些?
(1)编造致富神话,承诺高额回报;
(2)编造虚假项目,谎称订立合同;
(3)制造虚假声势,加大宣传力度;
(4)利用情感诱骗,诱惑参与投资。
3、近年非法集资有哪些新手法?
(1)假借P2P或者互助平台名义,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后,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2)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3)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二是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4)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的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5)以“养老”的旗号非法集资,主要有两个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
(6)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4、如何识别非法集资骗局?
(1)看批文。查看欲购买产品是否有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坚决抵制无任何审批资质的理财产品。
(2)看回报。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时,请保持高度警惕。像日收益3%这种,肯定不靠谱。
(3)看目录。正规的银行产品或其他金融机构产品应该经过正式的审批流程,会以纸质或电子方式列示于产品目录中,因此如果无法在柜面或网站上查找到销售人员推荐的某款产品,请坚决拒绝购买。
(4)看资金划转。如果募集资金都划转至个人或第三方企业账户的话,极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案件虽然名目繁多,但细细想来,模式都很简单。大部分声称企业经营、投资项目急需资金,其实只有少部分企业将这部分集资款真正用于经营。而那些已经案发的投资担保、理财中介、P2P平台,互助平台等多是“空手套白狼”或者“庞氏骗局”。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不会成为最终的接盘侠,想着捞一笔就走,不曾想,就是自己成为了最后的买单者。
维权清偿路漫漫
非法集资案件中,一旦老板“跑路”或者案发,民众投出去的钱能追回多少?这是已经卷入非法集资案件的受害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报案可能更难追回损失,这让投资者非常纠结。有专业律师曾表示,非法集资案因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相交叉,投资者事后救济比较困难。而据不完全统计,在维权中,投资者最终拿回的比例大概是30%左右。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对正在侦查、起诉、审理的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就同一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执行涉案财物的,法院应当不予受理。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执行中,发现有非法集资犯罪嫌疑的,应按照先刑后民的原则裁定驳回起诉或中止执行。
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但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
而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投资者的利益更难维护。投资者的法律定位是集资参与人而不是受害人,且不符合刑事诉讼法有关被害人的规定,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只能等待查扣涉案财物后按比例清偿。但是等刑事案件结案后,从集资人处追缴、没收的财产已经所剩不多,投资者能拿回的也必然有限。
卫士君认为,卷入非法集资案件等待资金清偿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具备极强耐心。例如2008年爆发的万里大造林骗局案,有关责任人早已获刑,但目前该案仍在资产评估中,仍有大部分投资人尚未拿回投资款。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非法集资仍会频繁发生,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卷入非法集资案件后,民众应多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正规渠道维权,耐心等待。另外,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金融防骗能力已刻不容缓,卫士君也提醒广大民众,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千万要警惕高收益骗局,远离非法集资。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原创”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