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下,P2P行业又有好消息传来,据媒体报道,P2P网贷平台的相关法律或于年内出台,且极可能是10月份。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2P交易市场。数据显示,目前P2P平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7.46%;但同时,自去年以来,全国“跑路”的网贷平台累计超过120家,投资人被套牢资金逾20亿元。P2P的投资收益虽然颇具诱惑力,但投资风险却也日益高企,这更加凸显了出台P2P法律规范重要性和紧迫性。
据悉,P2P是指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由于银行批贷款时长期偏重信用好有实力的大公司,使得大部分资金饥渴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大。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较强,P2P网贷以其门槛低、到账快、方便快捷的特点赢得了中小企业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外,由于P2P投资收益较高,也吸引了众多投资人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况下,近两年来P2P发展迅猛,P2P平台数量和贷款规模迅速飙升。
但是,在P2P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P2P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兴行业,没有相关监管经验可借鉴,因此行业监管法律一直空白。因此P2P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问题,卷款跑路、非法集资、虚假宣传屡见不鲜,不仅导致投资人损失巨大,且对行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所以,行业内一直急切呼吁出台P2P监管法律,整治P2P各种乱象。监管层显然也意识到了P2P问题所在,明显加快了制订相关法律步伐。
央行为此所做的努力也有迹可循。4月29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法律事务处处长张劲在广州民间金融街互联网金融基地挂牌仪式上曾公开表示,“总行正在起草关于互联网金融促进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成文,正在报国务院审批,很快就会下发。”
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PPmoney董事长陈宝国表示,今年7月中旬,央行召集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开会,就尚未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进行沟通交流,至于市场关注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式,指导意见中明确为制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和创新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穆怀朋近日表示,目前央行与其他部门密切制订相关法律,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将择机出台。2014年或2015年年初将有P2P监管细则规划出台。最新消息表明,P2P网贷相关法律或将在十月底出台。
可以预见的是,P2P法律出台后,将有效强化资金管理,整治P2P行业乱象,规范行业发展。而之前P2P平台动辄18%、20%的超高利率也将不复存在,利率水平将逐渐回归理性,利率降低将是必然趋势。表面上看,似乎利率下滑对投资人来说颇为不利,但应该看到,规范下的P2P行业风险将减少,长期来说对投资人还是有益的,利率回归理性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利于行业整体的发展。投资人不能只看到短期利率下滑的表象,要有长远的投资眼光。利率降低对借款人来说无疑更是好事一桩,低利率意味着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对P2P平台来说,利率回归理性也将进一步促进平台各方面业务的规范化。内人士也指出,P2P网贷利率下滑回归理性,是市场调节和政策监管双重作用的产物,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开始朝着成熟的方向迈进。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P2P行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不少其他领域企业的关注,日前小米、联想等互联网巨头、三大运营商、上市公司、国资背景企业相继进入了P2P领域,欲分一杯羹。所以,目前P2P公司阵营在逐渐庞大的同时,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市场,赢得主动,P2P平台就必须要强化服务意识,尽量扩大借款、投资两方面的稳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