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借款人和催收之间的关系是水火不容。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的有几分道理。
催收为了让人还钱想尽办法,在借款人眼里确实讨人嫌。而借款人如果欠钱不还,在催收眼里也烦,于是他们更加努力地催钱。
最好的状态,无疑是双方都遵守规则。一个合法合规的催钱,另一个老老实实的还钱。
但往往事情没有这么理想化,催收和借款人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我身边的某些老哥视催收为“眼中钉”,甚至发明了“反催收”的方法来对抗催收。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双方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催收往往懂得避开法律,而借款人则不然,甚至一不小心就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
下面三种行为,就是借款人非常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言语辱骂催收
有老哥跟我分享他的“反催收”策略,催收电话打来,不用听他们说些什么,直接三字经伺候,骂得他们再也不敢打来。
社长只能说,用言语辱骂的方式来对抗催收,要不得。
首先,正常的电话催收是合理合法的常规流程,一味辱骂激怒催收,搞不好起反效果,催你催的更勤快了。
有人形容借款人和催收之间的关系是水火不容。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的有几分道理。
催收为了让人还钱想尽办法,在借款人眼里确实讨人嫌。而借款人如果欠钱不还,在催收眼里也烦,于是他们更加努力地催钱。
最好的状态,无疑是双方都遵守规则。一个合法合规的催钱,另一个老老实实的还钱。
但往往事情没有这么理想化,催收和借款人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我身边的某些老哥视催收为“眼中钉”,甚至发明了“反催收”的方法来对抗催收。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双方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催收往往懂得避开法律,而借款人则不然,甚至一不小心就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
下面三种行为,就是借款人非常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言语辱骂催收
有老哥跟我分享他的“反催收”策略,催收电话打来,不用听他们说些什么,直接三字经伺候,骂得他们再也不敢打来。
社长只能说,用言语辱骂的方式来对抗催收,要不得。
首先,正常的电话催收是合理合法的常规流程,一味辱骂激怒催收,搞不好起反效果,催你催的更勤快了。
第二,某些有协商分期机会的贷款,你的表现也是银行或金融机构重要的参考标准。你的行为很粗鲁并且表现了抗拒还款的意愿,在印象分这关就被卡住了,后面想要分期大概率难上加难。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治标不治本。只要你的钱没还上,即使催收暂时不催你了,也不是永久有效的。除了极个别情况,社长可以负责任地说句,债务在,催收就在。
不仅催收会使用暴力,借款人有时也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威胁、恐吓、殴打、动手砸车窗等行为来报复对方。
但往往适得其反,在这些人身心痛快的同时,也违反了《刑法》,触犯了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产等罪名。
仅仅一个故意伤害罪,就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果就是,借款人不但要还钱,还可能会坐牢,怎么想怎么不值得。
第三方催收催收无果后,一些金融机构或银行可能会将借款人告上法院。
但大多数借款人似乎并不惧怕这一行为。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不去法院参加这个官司,法院就没办法进行判决,自然也不用还钱了。
《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所以,借款人并不能得偿所愿,拒绝出庭的后果很可能就是不战而输,沦为待宰的羔羊。
面对欠债纠纷,报复威胁和躲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我们可以和催收斗智斗勇,也可以报警,以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切记千万不能冒险去违反法律,结果必定是得不偿失,后悔也没用。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原创”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