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性存款规模创58个月新低,较高峰期降53.9%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6万亿元,环比下降4.14%,同比下降29.56%,较去年4月最高峰下降53.9%,创2017年1月(近58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具体来看,大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8.39%、5.83%;中小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下降0.72%,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增长0.09%。
今年以来,各类银行都在压缩结构性存款规模,其中国有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压缩幅度最大。今年10月份国有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7083亿元,较去年3月高峰时期2.58万亿元下降了72.59%,今年4月份以来,基本上每个月都下降1000亿元左右。
国有六大行中,11月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未发行人民币个人结构性存款,邮储银行原本结构性存款规模就不大,2020年末已压缩至0;工商银行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压缩幅度较大。
一、结构性存款规模创58个月新低,较高峰期降53.9%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6万亿元,环比下降4.14%,同比下降29.56%,较去年4月最高峰下降53.9%,创2017年1月(近58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具体来看,大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8.39%、5.83%;中小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下降0.72%,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增长0.09%。
今年以来,各类银行都在压缩结构性存款规模,其中国有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压缩幅度最大。今年10月份国有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7083亿元,较去年3月高峰时期2.58万亿元下降了72.59%,今年4月份以来,基本上每个月都下降1000亿元左右。
国有六大行中,11月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未发行人民币个人结构性存款,邮储银行原本结构性存款规模就不大,2020年末已压缩至0;工商银行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压缩幅度较大。

二、预期最高收益率、中间收益率均上涨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主要监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1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52天,较上个月增长5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3.17%,环比上涨2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65%,环比上涨5BP。
根据挂钩资产标的的不同,结构性存款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也差异较大,比如挂钩股指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更高,但到期收益率波动也要更大。少部分结构性存款有三层收益结构,主要为中小型银行发行,其中中间层收益率与实际收益水平较为接近,从今年走势来看,结构性存款中间层收益率走势较为稳定,平均为3.17%,11月份环比小幅上涨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目前没有明显的涨跌趋势。

三、股份制银行期限更长、预期最高收益率更高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11月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94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8%,环比上涨11BP;股份制银行平均期限为194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89%,环比上涨2BP;城商行平均期限为180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68%,环比上涨14BP。
从收益率走势来看,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持续走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降幅较大,其中农行、工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已降至2%以下。
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挂钩股指的比例更高,这类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偏高,但是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低,到期收益率不确定性较大,下半年以来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走高不代表其实际收益率也在上升。

四、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量价齐跌
今年以来,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压降,尤其是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较最高峰时期降幅超过7成。六大行中,去年邮储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已压降至0,今年10月起,工商银行暂停新发个人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其他几家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发行数量也有所减少。
除了规模压降,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也明显走低,四大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均较年初有所下降,其中农行、工行降幅最大,均已降至2%以下,11月农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94%,较1月下降了164BP,9月工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较1月下降了134BP。

今年各类银行均在压降揽储成本,一方面下调长期存款利率,另一方面压降高成本存款规模,其中国有银行的压降决心更大。不同银行的揽储压力有差异,存款利率报价改革之后,中小型银行与大型银行之间的利率差距收窄,不能再依靠拉大利率差距来吸引储户,揽储更难,所以中小型银行揽储成本下降受政策因素的影响更大。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络转载文章,若有权属异议请联系我们删稿。您可以通过官网(www.rong360.com)下方“联系我们”页面,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