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8月,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再次强调了网贷平台信息中介的定位,规定网络借贷应以小额为主,界定了各部门、协会在网贷监管过程中的职责,并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划出了13条红线。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不但进一步细化了网贷平台在开展业务中需遵守的规则,同时增加了对借款人应履行的义务。
同期,《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也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否定了此前行业内部广泛使用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对网贷平台资金进行联合存管这种操作。
在8月份公布的这两份文件中,银行资金存管无疑成为本次最大看点,尽管P2P平台此前在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对接并不顺利,然而本轮整改期过后,未上线银行存管系统的P2P平台将直接出局。

2016年8月,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再次强调了网贷平台信息中介的定位,规定网络借贷应以小额为主,界定了各部门、协会在网贷监管过程中的职责,并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划出了13条红线。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不但进一步细化了网贷平台在开展业务中需遵守的规则,同时增加了对借款人应履行的义务。
同期,《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也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否定了此前行业内部广泛使用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对网贷平台资金进行联合存管这种操作。
在8月份公布的这两份文件中,银行资金存管无疑成为本次最大看点,尽管P2P平台此前在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对接并不顺利,然而本轮整改期过后,未上线银行存管系统的P2P平台将直接出局。
一、 行业综述
1.1 8月份网贷行业累计运营平台跌2.82%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共计1760家,环比下跌2.82%。8月份新增平台数为25家,环比上涨幅度较大,为56.25%。

图1-1:8月新增、累计正常运营平台数量
1.2 8月份问题P2P平台总览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问题平台共计98家,环比上升4.26%,为2016年来较高水平。

图1-2:问题平台数量走势
1.2.1 停业平台占比上升
8月份共计98家问题平台中,停业平台56家,占比最高,为57.14%,环比上升幅度较大,为30.23%;跑路平台30家,占比30.61%,数量上较上个月无变化,排在第二;提现困难12家,占比12.24%,环比下降40%;经侦介入0家。

图1-3 : 8月问题平台分布(家)
1.2.2 北京地区问题平台数显著下降
8月份因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原因被淘汰的平台在问题平台整体中占比有所下降,为42.86%,其地域分布如下。

图1-4:8月问题平台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上看,过往问题平台较多的山东、广东、上海地区本月问题平台数量继续位居前三,北京地区问题平台数量较上月相比则显著下降。
随着对网贷机构监管的持续推进,各地方对平台的排查也进入到了实操阶段。作为首个成立网贷协会的地区,北京问题网贷平台的数量一直低于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自今年5月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来,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已完成对所有会员平台的信披登记,同时对市内平台进行集中排查与整治。而在问题平台频出的广东地区,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也于八月启动了“明镜”系统推动地区内平台完成信披。随着《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各地方协会对平台的整顿,在未来几个月将出现更多以良性方式退出的平台,因跑路和提现困难退出的平台数有望进一步下降。
融360网贷评级课题组认为,在网贷行业监管逐步收紧的过程中,特别是《暂行办法》出台后,平台将会加快整改的脚步,更加积极地向合规方向靠拢,但也不乏一些自身实力较弱的平台在本轮洗牌中选择自动退出。
1.3 8月共计13家平台获得风投
2016年8月获得风投的平台数为13家,环比上升幅度较大,为85.71%,其中A轮以上融资数占比近50%。

图1-5:获得风投平台数量走势
从8月份获得风投的名单上看,获得B轮融资的平台明显增多。这也表明,随着网贷行业的规范性加强,资本的信心也在上升。在满足合规性的前提下,资本将是未来平台取胜的重要砝码。

表1-1:8月份获得风投的P2P平台 (注:数据参考自行业公开信息,融360未进行核实,若有出入请以实际到账金额为主)
二、 8月份P2P平台成交量分析
2.1 8月份成交量环比增长5.63%
根据融360监测的网贷平台数据显示,8月网贷平台成交量达1315.56 亿元,较7月份环比增长5.63%,同比增加156%。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平台成交量环比增幅为12.38%,与之相比,8月份平台成交量增速则有所下降。随着网贷行业监管的持续收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交量增速降低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图2-1:网贷平台成交量走势(亿)
2.2 北京地区平台成交量有所下降
广东、浙江、上海三地网贷平台成交量在8月份呈上升趋势,其中浙江地区增幅最大,环比增长9.68%,北京地区平台成交量则呈下降趋势,环比下降幅度达11.61%。

图2-2:成交量前四大省对比(亿)
三、 8月份P2P平台贷款余额分析
3.1 8月份平台贷款余额小幅上升
截至8月底,融360重点监测的P2P网贷平台贷款余额共计4950.52亿元,较7月份环比增长0.79%,同比增长202.51%。

图3-1:贷款余额走势(亿)
3.2 贷款余额超50亿平台数环比下降13.04%
在融360重点监测的P2P网贷平台中,累计贷款余额大于50亿的平台共有20家,环比下降13.04%。排在前四位的平台没有变化,新进入的平台为金票通。

图3-2:累计待还金额大于50亿平台
四、 8月份P2P平台收益率分析
4.1 8月份P2P平台收益为9.06%
融360重点监测的网贷平台数据显示,继6月份行业收益首次跌破10%后,8月份平均年化收益率继续走低,降至9.06%,环比下跌3.13%。

图4-1: 平台收益率走势
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和网贷行业的理性回归,P2P平台收益率在近一年来呈现持续下降状态。融360网贷评级课题组认为,网贷平台提供的高息并不具备持续性,高息会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违约率上升;另一方面,高息也不符合惠普金融的宗旨。
4.2 收益率在10%以下标的占比继续增多
根据融360重点监测的网贷平台数据显示,8月份平台标的的收益分布与7月份较为一致,收益在10%-15%的标的数量最多,占比为49%;收益在20%以上的标的数量最少,占比为2%。继6月份网贷行业收益首次跌破10%以来,8月份收益在10%以下的标的数继续增多,环比上升6.34%。

图4-2:8月份平台平均利率分布
五、 8月份借款期限分析
5.1 8月份平台平均借款期限为9.15个月
根据融360重点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P2P网贷平台发布标的的平均借款期限为9.15个月,环比下降7.93%。

图5-1:借款期限走势(月)
8月份网贷平台标的平均借款期限变短的主要原因是平台发布短标的数量有所上升。融360网贷课题组认为,随着近期多份指导文件的相继出台,加速了行业洗牌,不少网贷投资者的态度也变得更为谨慎,偏好投资期限较短的标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平台在资产上都开始介入消费分期领域,因为场景消费类借款有更明确的资金去向,而且符合小额分散的特点,而消费分期的借款期限一般较企业经营类贷款期限也更短。然而从长期上看,平均借款期限整体上升的趋势并不会改变,较长的借款期限也更加符合小微企业正常生产周期。
5.2 8月份短期标数量有所上升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网贷平台借款期限在1-3个月之间的标的继续成为主导,占比为39.53%,环比上升3.89%;其次为3-6个月标的,占比为33.40%,环比下降9.71%;6-12个月的标的占比为18.18%,环比上升14.67%;1个月以下及12个月以上的标的占比最低,均为4.44%,其中1个月以下短期标的占比环比上升31.25%,12个月以下标的占比无变化。

图5-2:8月平均借款期限分布
融360网贷评级课题组认为,8月借款期限在1个月内的短标占比有所上升,这可能跟一部分平台减少企业经营类贷款,增加消费金融等短期借款有关。但目前介入消费分期的平台也很多,将来这个领域也一定会越来越激烈,平台也会想办法去开发一些新的资产类型。
六、 8月份P2P行业大事件回顾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网贷行业于8月24日迎来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的出台不但为处于摸索前进中的网贷行业制定出更加明确的标准,对于行业投资者来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规范,投资者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维护。融360网贷评级课题组认为,此次出台的《暂行办法》重点从银行资金存管、ICP经营许可证、债权转让、网贷限额、混业经营等几个方面对行业进行规范。
1、能否对接银行资金存管成网贷平台“生死线”
今年年初以来,银行存管成了网贷行业的热门话题,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P2P平台有18个月的时间对接银行存管,如果不完成资金银行存管,则可能面临“出局”。
在银行与网贷平台展开的存管模式中,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为业内公认的三种资金存管模式,其中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合存管最为常见。根据此前发布的《意见稿》,银行存管不得外包或与第三方联合执行,本次的《暂行办法》出台后,银行的监督责任也再次得到明确,直接否定了联合存管模式,同时加大了平台对接银行存管的难度。
在融360重点监控的200多家平台中,截至2016年8月,签订银行资金存管协议的平台有107家,不及全部正常运营平台的5%,实现存管系统上线的则只有73家。
融360网贷评级课题组认为,造成平台迟迟无法上线银行存管系统除了技术上面临的困难,行业整体上面临的较高道德风险也是银行不愿意为其背书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P2P平台的选择也是“嫌贫爱富”,除了对注册资本有要求,拥有国资、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也更容易得到青睐,绝大多数平台则无法达到存管要求。
反观已经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由于存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寻,加上不同银行和平台的合作模式也存在差异,虽然实现资金存管后降低了平台触碰资金的可能性,但在投资过程中步骤增加、额度受限、充值和提现到账时间延长等问题无疑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暂行办法》的出台同时将整改期限由原来的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对于已经签约的平台来说,尽快上线银行存管成了首要任务;而对于那些还未和银行完成签约的平台,在规定期限内上线存管系统的时间非常紧迫,一般来讲技术层面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在商务谈判,平台业务整改方面会耗费较多时间,一旦双方进入技术对接环节,一般1-2个月就能够开发完成。目前来看,能否在规定期限内上线银行资金存管将成为平台能否存活下来的“生死线”。
2、ICP经营许可证也成必备条件
除了银行资金存管,根据《暂行办法》,“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虽然在此之前很多平台都完成了ICP(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备案,但真正取得ICP证的却少之又少。
想要取得ICP证,平台首先要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完成备案登记,而备案也是横在平台面前的一道坎,能够获得监管备案的平台至少在模式上是符合监管要求的,而很多平台因为存在一些不合规的业务,也卡在了这一环节。无论是取得ICP证还是上线银行存管系统,想要平稳度过整改期,二者缺一不可。
3、多种债权转让业务形态被禁
在《暂行办法》中,禁止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者实现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一条也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对于大部分采用资产包或者组合计划的平台来讲,债权转让过程中往往会打破债权人和债务人一一对应的关系,形成资金池,造成资产信息不透明,这无疑增大了投资风险。
在被禁的几种业务形态中,此前比较常见的是打包资产的债权转让,对平台来说,这类业务被禁,活期功能将很难实现,也就意味着相关产品的整改和下架。事实上,不少平台在此之前就下架了活期理财相关产品,为了对接银行资金存管、达到合规性要求,其他的一些平台也在陆续关闭活期理财业务。
4、个人、企业借款额度受限 大单模式面临考验
根据《暂行办法》,在同一P2P平台上,个人借款限额为20万,企业借款限额为100万。虽然小额借贷一直是网贷行业所倡导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除了消费信贷、车贷,很多平台涉及的资产类型如企业贷、房贷、供应链金融和保理业务所发放的标的大多为大额标的,远远超过了限额的规定。
面对借款限额的规定,虽然有平台表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选择“化整为零”,如注册多个平台发标,或多个平台联合发标,但是小额分散是网贷行业的趋势,将来大单模式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5、混业经营模式受到挑战
面对生存压力,不少平台纷纷选择转型为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理财超市等模式经营。但是新规出台后,P2P平台搭售基金、股票和保险这类情况也即将面临整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平台除了发售P2P产品外不能继续搭售其他金融产品,而是要对二者进行区分,必须取得销售金融产品的相关牌照,成立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网站上进行销售。对于背景实力雄厚、牌照资源丰富的大平台来说,这项规定的影响并不大,而对大多数不具备此条件的中小型平台来说,取得销售金融产品相关牌照无疑是难上加难,混业经营模式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原创”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