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已批的贷款额度,几天不提款,就会被取消了。为什么出现在这样的原因?

因贷款审批的结论是有时效性的,不同的贷款品种,审批结论的时效性都不相同。我见过最短的就是当天审批,当天有效,这一般都是线上贷款。也见过比较长的,时效在一个季度的。一个季度内可以随时提款,超过一个季度不提款,就需要重新进行审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使然。

在银行,评判一个人能贷多少钱,决策一家企业能批多少额度,是由其当下的数据以及证据来决定的。这些数据和证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数据是会变化的,证据也是会过期失效的,那当下的审批结论自然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他就是因为数据的变化导致贷款功亏一篑。在审批的时候,我通过征信报告计算他的负债,发现他正好能贷款10万元。他的审批结论也是贷款10万元。第二天我去放款的时候,按照相关规定重新打印了他的征信报告。

可是我发现他的征信报告上多了10万元的负债。这10万元正好是刚刚在其他银行获得的。也就是说他在我们银行的贷款是批不下来了。如果我们把贷款给他批了,以他的盈利能力,肯定是还不上贷款的。

最后当然是没有给他放款了。果不其然最后我了解到,他又通过其他渠道去借款了,而且现在已经是一个黑户了,就是因为负债太高,经营失败,最终压垮了他。

一般征信报告的更新时间是一个月,传闻二代征信更新的频率会快一些。银行在审批时会查询一下客户的征信,在放款的时候还会再查一次。目的就是在资金出笼前做最后的审查,看看客户在审批通过和放款之前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生经营情况的恶化。

除了征信报告的数据,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多头借贷等信用方面的信息,银行还关注个人及企业赚钱能力的变化。

这个季度有订单,有收入,下个季度企业可能就因为应收账款太多干不下去了。今天这个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明天可能就因为某些原因被双规了。

总结:银行不相信永远,只相信眼前。贷款额度有一定的时效性,这是各个银行的共识,只不过会因为各个银行风险控制标准的不同和产品的要求不同而有差异。